落髮的成因與改善指南

掉髮是人體自然現象,每天掉落約 50~100 根屬於正常範圍。若超過此數量、出現髮線後移或髮量明顯稀疏,才屬於異常落髮。要有效改善,必須先了解真正的原因。

 

一、四大主要掉髮原因

 

1. 頭皮發炎型掉髮

常見於脂漏性皮膚炎、頭癬等。

脂漏性皮膚炎:油脂分泌過多導致細菌孳生,引發紅腫、頭皮屑與油性掉髮。

頭癬:黴菌感染造成毛囊化膿、發炎與脫髮。

改善方式:就醫治療,依醫師指示使用抗生素或抗發炎藥物。

 


2. 內分泌因素導致的掉髮

與遺傳或荷爾蒙失衡有關。

雄性禿:過量雄性荷爾蒙使毛囊逐漸萎縮,形成 M 型或地中海型禿。

甲狀腺功能異常、缺鐵等 也會造成毛髮生長異常。

改善方式:應由醫師診斷,配合口服或外用藥物治療,早期介入效果最佳。

 


3. 其他或多重因素導致的掉髮

休止期脫髮:壓力、疾病或手術導致毛囊提前進入休止期。一般 3–6 個月可恢復。

圓形禿: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暫時性脫髮,約 80% 可自行復原。

燙染傷害:高溫與化學藥劑破壞毛囊。

化療後掉髮:為暫時現象,療程結束後毛髮會再生。

 


4. 生活習慣造成的掉髮

壓力過大:血液循環變差,毛囊營養供應不足。

睡眠不足:生長激素分泌減少,毛髮修復受阻。

血液循環不良:肩頸僵硬、運動不足影響養分輸送。

飲食不均:高鹽、高脂飲食促進老化與掉髮。

酗酒:肝功能下降,蛋白質合成減弱。

固定髮型:分線固定或拉扯造成局部壓力性掉髮。

帽子不潔與過度清潔:悶熱潮濕滋生細菌,頻繁清洗又破壞皮脂平衡。

 

 

二、如何改善掉髮

 

1. 飲食調整

攝取足夠營養,強健毛囊。

蛋白質:豆製品、魚、蛋、肉類。

維生素 B 群:肝臟、鮪魚、大蒜。

鋅:牡蠣、鰻魚、堅果。

鐵質:海藻、菠菜、青椒、蝦仁。

維生素 E:芝麻、酪梨、橄欖油。

 

2. 頭皮按摩

用指腹輕按整個頭皮促進血液循環,特別是百會穴(頭頂正中央),可改善供血、促進毛髮再生。

 

 

三、防止掉髮的正確洗頭方式

 

  1. 先梳髮:去除髒污與打結。

  2. 先沖水:以溫水沖洗約 1 分鐘。

  3. 搓泡後上頭:洗髮精需先起泡再上頭皮。

  4. 指腹按摩:避免用指甲抓。

  5. 水溫控制在 36–40°C。

  6. 洗兩次:第一次去污,第二次深層清潔並停留 2–3 分鐘。

  7. 潤髮:僅塗抹髮中至髮尾,停留 5–10 分鐘。

  8. 沖淨與輕壓吸水:避免用力搓揉。

  9. 吹乾:吹風機保持 10–15 公分距離並持續移動,防止過熱傷髮。

     

四、選擇合適洗髮產品

推薦:NUKAH 新雨滋養洗髮精

  • 主要成分:

    • 鎖水磁石:長效保濕

    • 薄荷萃取物:清涼調理

    • 洋甘菊萃取物:舒緩紅腫

    • 多重維他命:強健髮根

    • 瓜爾膠陽離子:柔順亮澤

    • 甜菜鹼起泡劑:溫和不刺激

    • 香氣:以薑與柑橘辛香為基調,清新自然。

 

落髮的成因複雜,從頭皮健康、生活習慣、飲食營養三方面同時調整,才能真正改善。

若掉髮持續惡化或伴隨紅腫、疼痛,應儘速就醫,由皮膚科醫師評估治療。